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,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,称为音准。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,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。音准的取得,有赖于敏锐的听觉、优良的乐器、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。
乐器的形体结构、音孔位置、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,都与音准有关。就弦乐器讲,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,均使弦松弛,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。就管乐器讲,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,但同时气压降低,声速提高,频率也随之增高(据实测,气温每升10℃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),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。
歌唱及弦乐器、管乐器的音准,当有钢琴伴奏时,都以平均律为准则;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,所以在独唱、独奏、重唱、重奏时,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,才算达到音准要求。
除打击乐等无音高乐器以外,根据音调的可调节性,乐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
(1) 固定音高乐器,音高必须在演奏前就调好,如钢琴、竖琴、定音鼓、木琴、钟琴等,为了能够适应各类调性的乐曲,必须用平均律调音;
(2) 浮动音高乐器,音高由按键来确定,这类乐器包括有键的铜管和木管,通常按照平均律确定按键的位置(铜管的各级泛音是纯律,长笛和单簧管的十二度超吹则是五度相生律的十二度音程),在吹奏过程中音高还可以通过嘴形和气息的控制进行微调,让曲调倾向于其他音律;
(3) 自由音高乐器,音高可以连续变化,这类乐器包括弦乐器、长号和人声,它们能够奏出任何音律体系中的任何音高,其中弦乐器由于采用五度相生律的定弦方法,独奏时往往会无意识地奏出符合五度相生律的音程,而当弦乐与钢琴合奏时又会向钢琴的音准靠拢,从而奏出平均律的音程。
当然,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,例如吉他,由于指板上品的存在,它属于固定音高乐器,然而由于按弦的位置不同,或运用某些演奏技巧(如滑弦),音调会有所改变,此时它具有浮动音高乐器的性质。手风琴、口琴由于受簧片的影响,它们也可以认为是浮动音高的乐器。弦乐器在遇到空弦时,应该当作固定音高乐器来处理。
不管什么类型的乐器,音高都是可以调节的,这里的调节指的是演奏前的准备工作,作好调节工作,可以使乐队的音准保持一致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类乐器音高的调节方法:
(1) 鼓:音的高低决定于鼓皮的松紧,小军鼓和大鼓是无音高乐器,用鼓侧面的螺丝可以调节音高,但实际意义并不大。现代的定音鼓靠调音杠杆来调节音高,调音原理和大鼓是一样的,但这要比大鼓方便得多,音准可以跟钢琴或低音提琴作比较,也可以用音准仪测量。
(2) 弦乐器:调音仅限于空弦,主要依靠调节弦轴的松紧来实现。低音提琴和吉他的弦轴用的是带齿轮和螺纹的微调装置,它们的调音比木制弦轴方便得多。所以,小提琴、中提琴和大提琴上大都使用弦钩,用弦钩上的微调螺丝更为方便,况且弦钩的不会影响音色。
(3) 钢琴:钢琴有88个音,每个音都同时由3根琴弦产生(只有在低音区是1根或2根琴弦),因此这3根琴弦必须具有完全一样的音高。钢琴按平均律定音,早期完全依靠调音师的耳朵,音准仪问世后,调音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大幅度地提高,而且它比人的耳朵更具有科学性。
(4) 竖琴:竖琴有46根琴弦,演奏前必须调音,它的调音比钢琴方便得多。
(5) 管乐器:因为影响管乐器音高的因素很多,例如管长、按键和哨片的位置等,这些因素都是可以调节的,所以管乐器是调音步骤最复杂的乐器(详见第七章)。
现在,音准仪被广泛运用在调音中,音准仪实际上是测定声音频率的仪器,它能自动把频率转换成音高,并显示音的偏差(以音分为单位)。音准仪在使用以前必须给一个标准频率,即a1音(小提琴和中提琴上的A弦)的频率,通常为440Hz,某些乐队也采用435、441等各种频率,随着季节的变化,这个频率应有所不同。
心理声学表明,人对音准的感觉并非呈严格的对数关系。例如把a1定为440Hz后,a3就应定为1760Hz,反过来A就应定为110Hz,然而对人的耳朵来说这些频率并非很舒适,高音的频率应再高一些,低音的频率应再低一些,遵循所谓的音高心理曲线。当然,在钢琴和乐队中,遵循音高心理曲线并非是好事,因为在和声中它会破坏的音的结合性,因此使用音准仪时,还是严格遵循仪表上的数值为好,始终把每个音都定在音准偏差为零的位置上。
Sunday, July 26, 2009
音准的概述&调节
Posted by 笛酝。笛韵 at 3:05 AM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1 comments:
获益匪浅 啊
Post a Comment